China Academic Literature Database China Core Journal Alternative Database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文献检索中心

为各业学者提供学术论文、期刊、综合评价、影响因子等内容检索!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奋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摘 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努力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高品质、竞争力、现代化,立足企业稳定成长,聚焦数字经济“第一工程”,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突出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和关键产业链,推进重大改革,落实重大政策,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和数字浙江从改革开放开始,我们将以优质、竞争力、现代化为重点,以企业稳定增长为基础,以数字经济“第一工程”为重点,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突出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关键产业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努力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高品质、竞争力、现代化,立足企业稳定成长,聚焦数字经济“第一工程”,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突出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和关键产业链,推进重大改革,落实重大政策,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和数字浙江

从改革开放开始,我们将以优质、竞争力、现代化为重点,以企业稳定增长为基础,以数字经济“第一工程”为重点,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突出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关键产业链,推进重大改革,落实重大政策,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和数字浙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水平建设和“十三五”规划的圆满完成作出更大贡献。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关注六个方面。

实施稳企、稳投资、稳市场三大行动

围绕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战役,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加强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做好反周期调控工作,全力稳定企业、稳定投资、稳定市场,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一是采取行动防范和化解企业风险。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减轻负担和成本的新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准确帮助困难企业,提高自身治理能力。全年减轻企业负担2700亿元。我们将进一步推动结清拖欠款项,推动有争议的拖欠款项早日偿还,构建防止拖欠的长效机制。深化企业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建设,加强大型企业风险监测预警,以“一企一策”做好重点企业风险分类防控。协助融资项目顺利进行,做好银企项目对接,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制造业中期流动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例,稳定重点产业运行。探索建立企业信用修复机制。以产业链外移为重点,支持企业将研发、销售、金融等核心业务留在省内,确保产业链不断。

二是重点制造项目的实施。实施“百万亿”重大制造业项目、千亿数字经济项目和千亿高端装备项目。深化全球精准合作对接,开展产业对接活动和平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省、市、县长项目为重点,经济和信息化“一主任一项目”的实施应结合当地实际,重点实施“强链、补链、延伸链”项目,提升当地块状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作用,带动一批重大制造业龙头项目的实施。加强部省合作,积极争取和积极承接国家项目。

三是实施“百网万品”专项行动,拓展市场。继续组织100家电商平台推广浙商产品,举办“十线百市”新产品对接活动,推出浙商品牌。举办“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义乌国际智能设备博览会等活动,加大对企业参加重大展会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巩固和拓展传统市场,积极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扩大“浙造”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创建国家试验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围绕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目标和要求,实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部署,依托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引领新经济快速发展,建设数字浙江。

首先,我们将实施数字产业“数亿”计划。打造数百个创新平台,重点建设软件城市、人工智能发展试验区、车联网试验区、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特色小镇、飞地等平台。实施千亿数字经济项目,吸引高端人才100人,创新项目1000个。培育万亿元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推广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万亿元。

二是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化“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完善superet基础平台,培育100个行业级、区域级和企业级平台,加强企业云接入、5g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应用、网络安全,推广工业技术软件,开发和集成多个工业应用程序(APP),连接5000万个设备产品,服务10万多家企业。

三是推动互联网大众创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数字科技创新中心、新贸易中心和新兴金融中心。依托数字湾区、移动支付省份、城市大脑等建设,探索未来社区、数字村、未来工厂等应用场景,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应用,打造政府数据供应链,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促进共享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开展大数据场景应用大赛、“直达乌镇”创新创业大赛、产业互联网大赛,成功举办第七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数字经济大会等活动。

第四,加快新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5g网络建设,建设5g基站5万个。加快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大型绿色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在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夯实产业基地升级基础,实现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一是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聚焦重点领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十大地标性产业链,实施承载区、龙头企业、创新平台和重点项目,建立领导联系与指导、专项服务团队体系,实施60个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建设18个左右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0个。

二是实施产业基础改造项目。围绕产业基地升级目标,扎实推进强基三年行动计划,建立领域、企业、项目相结合的项目储备机制,支持企业参与国家“一站式”应用计划。组织企业开发一批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组件)、先进基础工艺和工业技术“四基”关键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提升基础产业能力。

三是实施制造业首个(套)升级项目。加快装备制造业及相关材料和软件创新能力建设,培育和认定首批产品200套,新增优质浙产产品200件。制定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产品清单,以供推广和应用。以首批设备、首批新材料和第一版软件为重点,完善保险赔偿机制,推进首批产品应用奖励,构建国内首批产品大规模市场应用生态系统。

第四,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1000亿元,推进项目5000个,完成投资1500亿元。大力打造100家“无人工厂”和“无人车间”,探索建设“未来工厂”。深化万家企业智能技术改造与诊断服务推广,加快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服务工业机器人突破10万台。

以大型工业市县为重点,着力培育现代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主要工业市县主战场的支撑作用,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加快建设优质制造业示范县。

一是深化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探索推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2.0版,以绍兴综合试点和48个省级试点产业为主要载体开展对标示范。加快产业平台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大力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做好乡镇工业功能区、小微企业园区、乡村产业集聚园区(点)“三类园区”排查整治工作。继续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改造,开展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改造升级,建立化工园区评价体系。实施绿色转型工程,打造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培育一批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开展清洁生产认证,探索绿色发展融资服务。构建区域绿色制造业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推进工业污染防治斗争,开展工业固体废物整治、工业窑炉大气综合治理、工业节水、钢铁企业超低排放等专项行动,努力淘汰1000家落后严重产能过剩企业,改造“低散”企业(车间)10000家。

第二,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机构,打造数字安全、绿色石化、汽车、现代纺织等四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10多个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优势制造业集群,每个集群都有领先的研发机构,产业创新联盟、百万亩千亿平台、大项目好项目、龙头企业、个人冠军和隐形冠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生态。

三是加快建设优质制造业发展示范园区。抓住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机遇,参与土地空间规划修编,建立园区制造业优质发展评价体系,实施园区平台“每亩效益”引领行动,打造约10个制造业优质发展示范园区。

四是以工业大市、县为重点。根据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要求,8个主要工业城市和31个主要工业县要规划发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一套专项政策,建立一套专项服务机制。围绕22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县(市、区),实施新一轮专项财政激励政策,探索形成“一县一体验”。加快发展的26个县要围绕基础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深化鹰与小鹰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全面深化“鹰行动”、“小鹰行动”和“小规模升级”,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促进大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努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是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进一步推进“鹰行动”,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力争新增1-2家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制造业企业,培育30家新的鹰企业,共培育80家个人冠军企业。“小鹰行动”深入实施,新培育隐形冠军企业50家。深化“小规模升级”工作,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500家。

二是提高小微企业园区建设水平。出台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小微企业园区建设和管理,探索小微企业园区分类管理的实施,全面开展绩效考核和星级评定,加快小微企业园区数字化赋能,开展行动,提高园区运营管理和服务能力。力争新增200个小微企业园区,建筑面积1500万平方米,入园企业10000家,打造50个数字小微企业园区。

第三,促进大中小企业融资发展。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发布的《促进大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探索总结出一批融资发展模式。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加强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构建新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开展国家特色融资载体建设,培育一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以“最多运行一次”改革为指导,为制造强省创造最佳营商环境

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要求,深化“一次到位”改革,加快经济和信息技术领域的治理现代化。

一是深化改革,增强竞争力。我们将继续深化“每亩英雄”改革,进一步推进“每亩领袖”行动,落实制造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改革措施,在高水平上建设和用好“每亩英雄”大数据平台。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探索建立上下游企业技术合作“一个平台”。建立首件产品(set)识别、推广、应用、退出的“全过程”服务机制,加大首件产品(set)政府采购和技术标准指导力度。探索建立制造业重大落地项目“全周期”服务机制。

二是创新政策优化环境。围绕稳定企业增长势头、弥补薄弱环节、确保安全,落实《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条例》,发布《促进数字经济条例》,研究推进服装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工作,发布了《关于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出台政策措施,确保土地、能源、融资、人才等要素的利用,促进制造业发展。加强政策措施的协同性和系统性,落实企业家对企业相关政策的意见听取制度。

第三,服务企业提升能力。我们将以“最多运行一次”的改革理念,借助建立服务企业快速反应机制,整合优化综合性企业服务平台,注重多业务协同,实现“线上易用”和“直策”;学习温州打造新时代“两健康”示范区的经验,推进企业优惠政策“一条龙”。研究探索企业相关政策的“全过程”服务机制。制定和深化经济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三个服务”体系,规范和巩固“三个服务”的内容、过程和体系,建立“三个服务”工作体系

第四,全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和东西部扶贫合作。做好长三角信息化合作专题组轮换工作,推动5g网络、工业互联网和智能互联汽车融合发展,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推动长三角制造业协调发展,共建科技产业联盟,推进浙沪(沪甬)产业合作示范区、上海嘉定工业园温州园区、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区建设,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海宁漕河泾产业合作园共同打造江浙皖产业合作区,吸引上海优势产业共同打造一批产业合作“飞地”。围绕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好省内东西部扶贫合作领域、对口支援领域、对口合作领域、配对领域的扶贫合作。

第五,科学评价,提高绩效。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系统高效的评价机制

【出 处】:《休闲农业论文 》
【收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