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Academic Literature Database China Core Journal Alternative Database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文献检索中心

为各业学者提供学术论文、期刊、综合评价、影响因子等内容检索!

课程思政视域下劳动观融入高职专业课课程体系探索

崔丹

摘 要:劳动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决定着高职大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高职院校应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有效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能力。文章简述课程思政视域下劳动观融入高职专业课课程体系的方式方法,并提出劳动观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育人效果评价方法。

关键词:劳动观;课程思政;专业课;课程体系;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41;G711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7-0033-03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应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院校要把握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明确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精心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和劳动能力。专业课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载体,劳动教育离不开具有综合性的课程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围绕劳动观和劳动能力的培养。国内很多高职院校将劳动观作为课程思政元素之一,力求构建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思政育人模式。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仍处于发展过程中,劳动观的塑造需要一个完整的专业课课程体系来支撑,劳动观融入专业课课程体系的方式方法、人才培养目标及育人效果评价均亟待探索与实践。

一、劳动观融入高职专业课课程体系的方式方法

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课课程体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实践规律,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限选课、独立实训课、企业综合实践课。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专业课应适用不同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劳动观融入高职专业课课程体系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

1.劳动观融入专业基础课的方式方法

(1)劳动观沿横向知识点融入专业基础课教学。专业基础课可分为专业理论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其涉及的专业知识具有横向的宽度而无纵向的深度。专业基础课承载的横向知识点较为丰富,而且知识点沿左右方向具有逻辑传递性,高职院校可按照学生学习认知的基本规律,深入发掘每一知识点所蕴含的潜在劳动观。在课程设计方面,思政元素与专业基础课的知识点之间可能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关系,劳动观应与对应的知识点融合成一条水平线。(2)劳动观依托教学资源融入专业基础课教学。教学资源是劳动观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载体,教科书、课件PPT、动画视频、互联网信息等均能映射出劳动观。教科书与课件PPT属于静态资源,而动画视频、互联网信息则属于动态资源。高职院校可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来展示每一知识点所蕴含的劳动观,同时选取的教学资源应结合正反两方面,正面教学资源展示正确的劳动观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反面教学资源展示错误的劳动观的社会危害性。

2.劳动观融入专业核心课与限选课的方式方法

(1)劳动观沿纵向知识点融入专业核心课与限选课教学。专业核心课属于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通常是若干门课程,高职院校可根据教研室的师资力量和未来的就业形势来确定专业限选课。专业核心课与限选课承载的纵向知识点较为丰富,而且知识点沿上下方向具有逻辑传递性,高职院校可按照学生学习认知的基本规律,深入发掘每一知识点所蕴含的潜在劳动观。在课程设计方面,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之间可能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关系,劳动观应与对应的知识点融合成一条垂直线。(2)劳动观依托仿真教学软件融入专业核心课与限选课教学。专业核心课与限选课往往对接某一工作岗位群,其主要教学资源是模拟工作场景的仿真教学软件,授课地点通常安排在实训楼机房。到了专业核心课与限选课的教学阶段,高职院校不能再重复地沿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方式方法,劳动观的塑造应坚持“少说教、多实践”的原则。可依托模拟工作场景的仿真教学软件,向学生展示专业领域方向的前沿动态,并阐述新能源、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前景,以及人类创造性劳动的力量。要通过布置模拟工作任务,来引领学生参与各项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3.劳动观融入专业实践课的方式方法

(1)劳动观沿工作任务模块融入专业实践课教学。相对于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限选课,专业实践课的课程思政育人更加注重微观化、直接化,可按照工作任务的先后顺序,深入发掘每一模块所蕴含的潜在劳动观。劳动观的塑造应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承接载体,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劳动观。在课程设计方面,劳动观的融入应按照微观个体→中观行业企业→宏观国家发展的思路展开,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领悟个体劳动与行业企业发展乃至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必然联系。(2)劳动观依托生产资料融入专业实践课教学。专业实践课与企业生产过程息息相关,生产过程需要投入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反映的是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个体劳动作用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产成品的形成过程就是“劳动资料+个体劳动+劳动对象”的若干次循环。到了专业实践课的教学阶段,同样不能再重复地沿用之前的教学方式方法,劳动观的塑造应坚持“工作实践”的原则。可依托产品或劳务形成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向学生展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个体劳动所发挥的微观作用,引领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人生价值观。

二、劳动观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目标

1.职业道德目标

道德观是个人处理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的准则,具体包括道德意识、道德活动两个方面。劳动观融入高职专业课课程体系的职业道德目标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其中,爱岗敬业是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办事公道是对人对事的基本要求,服务群众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2.全面学习目标

为了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将劳动观融入专业课课程体系时,应提倡学生全面学习。全面学习目标要求学习者具备浓厚且广泛的学习兴趣,能够多方面、多层次学习,积极拓展自身知识面,丰富自身知识结构。要让高职学生在学好、学精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地汲取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拓展纵向的知识深度与横向的知识宽度。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导向,提高岗位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三維健康目标

三维健康目标是指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高职院校将劳动观融入专业课课程体系时,应渗透三维健康目标,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向学生渗透未来职场的竞争,并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释放心理压力。同时,在独立实训教学模块中,还应设置劳动强度较大的岗位工作任务,以此培养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

4.主流审美目标

主流审美是判断是非对错、善恶美丑的基本标准。高职院校将劳动观融入专业课课程体系时,要以“八荣八耻”为导向,培养大学生的主流审美观。“八荣八耻”的第四条是“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在劳动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充分体现劳动育人。

三、劳动观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体系的育人效果评价方法

课程考核情况通常作为教学质量、育人效果的评价标准,劳动育人的效果评价也应有一个完整的课程考核标准。课程考核方式可分为考试与考查两种,考试课程以期末试卷为赋分主体,而考查课程则以过程考核为赋分主体。

1.考试课程的劳动育人效果考核标准

考试课程通常可按照“平时成绩(满分20分)+期末试卷成绩(满分100分)的80%”来赋分,平时成绩的及格分数线为12分,期末试卷成绩的及格分数线为60分。劳动观是重要的思政元素之一,高职院校应将其有机融入育人效果考核标准之中,做到平时成绩与期末试卷成绩均考核劳动观要点。课程学习属于一种特殊的劳动行为,劳动意识决定人的劳动态度,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决定人的劳动能力。平时成绩考核应注重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态度的考核,劳动能力的考核可适当地降低标准。要明确各项考核指标,并区分加分项和扣分项。劳动意识考核指标有旷课时数、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次数、不提交作业次数,劳动态度考核指标有请假课时数、参与课堂讨论次数、不按时提交作业次数,劳动能力考核指标有参与课堂讨论并回答正确的次数、完成作业的优良次数。平时成绩考核赋分比例为20%,满分20分,其中“劳动意识考核指标”占8分、“劳动态度考核指标”占8分、“劳动能力考核指标”占4分。因劳动意识表现不佳被扣分的学生,可通过后续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质量加分。例如,张某因上课玩手机游戏被扣分,他可以通过后续的精心搜集教学案例素材得以加分,这就体现了劳动育人的思想内涵。期末试卷题目的知识点考核也应融入劳动观要点,以客观题或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在卷面上,使得试卷成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能力。

2.考查课程的劳动育人效果考核标准

考查课程以过程考核为赋分主体,专业限选课、独立实训课、企业综合实践课通常被列入考查课程的范围。根据课程性质与教学任务的不同,劳动观融入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而且考核评价标准应随着教学任务的变化而变化。专业限选课可供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来选修,体现了分流向、分层次的人才培养宗旨,其过程考核标准类同于考试课程的平时成绩赋分。独立实训课、企业综合实践课均以岗位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基于此,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均应融入岗位工作任务考核范围。劳动意识考核指标有旷课时数、不参与实践教学次数、不提交工作任务,劳动态度考核指标有请假次数、参与实践教学次数、不按时完成任务次数,劳动能力考核指标有参与实践教学并按时完成任务的次数、完成任务的优良次数。工作任务成绩考核满分100分,其中“劳动意识指标”占30分、“劳动态度指标”占40分、“劳动能力指标”占30分。

四、结语

“课程思政”提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各类专业课应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立德树人”的协同效应。劳动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注重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劳动观融入专业课课程体系的方式方法、劳动观融入专业课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育人效果评价方法,有效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塑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善喜.习近平劳动观的逻辑诠释[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

[2]姜睿.劳动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意义、目标和路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0(06).

[3]孙志方,王芳,李杨,许杨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2).

[4]陈会方,秦桂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9(09).

[5]周淑芳.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刍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3).

[6]赵鹤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Concept into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Cui Dan

(Dal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Dalian 116035, China)

Abstract: Labo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which determines the labor spirit, labor value orientation and labor skill leve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optimize the training scheme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tegrate labor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syste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effectively cult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abor consciousness, labor attitude and labor ability.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integrating the concept of labor into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puts forward th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education effect evaluation methods of integrating the concept of labor into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labor view;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urses; curriculum system;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作 者】:崔丹
【单 位】:
【关键词】:专业课 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
【出 处】:《产经评论》2022年05期
【收 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