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Academic Literature Database China Core Journal Alternative Database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文献检索中心

为各业学者提供学术论文、期刊、综合评价、影响因子等内容检索!

《广西故事》深掘重塑广西文化符号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在新时代语境下,300期电视系列专题片《广西故事》深掘重塑广西文化符号,详尽展现了广西的人文历史、民族风情、山水风光等文化元素,使广西多彩多姿的文化内涵得以全景式深刻呈现。

【关键词】广西故事;文化符号;专题纪录片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随着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地区形象经有策略地重塑、营销传播后产生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已经被实践反复验证,国家、地区、群体之间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在新时代语境下,广西媒體如何立足广西特色,讲好广西故事,深掘重塑广西文化符号,促进广西文化形象的传播,增强人民文化自信和凝聚力,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

2016年3月19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广西电视台联合出品的电视系列专题片《广西故事》正式开播。截至2022年3月,该片已经制作300期,播出时间横跨6年,以每期15分钟(每集时长有差异,通常略超15分钟)计算,共有超过4500多分钟的视频内容。这样庞大的节目体量承载了巨量的信息内容,详尽地展现了广西的人文历史、民族风情、山水风光等文化元素,使广西多彩多姿的文化内涵得以全景式深刻呈现。该片先后获得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专家、观众的肯定,并连获多项业界大奖。迄今《广西故事》栏目始终坚持创作理念,以点滴作积累,聚沙成塔,大大延展和开拓了广西历史文化宣传空间,实现了对大量广西文化符号的深掘和重塑,使之成为一份厚重的文化积淀。

一、多元融合,全方位呈现广西丰富元素的文化符号

文化符号是指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它在文化形象的构建中有着特殊的意义。2011年广西桂学研究会和广西文科中心桂学研究团队组成的“广西文化符号影响力调查”课题组多方调查论证,选出了神话、地理、历史、民族、人物、文化、遗产、风物、工业9个类别共100个具有代表性的广西文化符号。在《广西故事》的选题中,既有部分和桂林山水、兴安灵渠、绣球、甑皮岩等传统文化符号相重合的选题,更有大量通过编导们不断采访深挖而新增的多元文化选题,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一)以传奇塑造广西人物群像

《广西故事》系列节目以人物为题的有38集,以人物历史故事为主要线索的则更多,占比将近30%。其中讲述广西本土历史名人的有清代清廉刚正的东阁大学士陈宏谋、广西现代教育的奠基人马君武、明朝传奇抗倭女将瓦氏夫人、革命英雄韦拔群、武侠小说一代宗师梁羽生等。近年选题范围则逐渐向旅桂名人、与广西有关联并具重大社会影响的历史人物拓展伸延,重在挖掘那些不被公众熟知、曾被忽视或遗忘的名人历史记忆,还有那些富有趣味和传奇色彩的小故事。例如,丰子恺先生被誉为中国漫画鼻祖、文学大师,每个小学生都在语文教材里读过他的经典散文作品《白鹅》,然而多数广西人都不知道丰子恺先生在抗战期间扶老携幼来到广西,曾在广西桂林师范学校任教,在独秀峰下躲避飞机的轰炸,并在桂林、宜州创作了教育名篇《教师日记》和《阿Q正传》漫画等跌宕起伏的往事。《广西故事》的《丰子恺广西缘》这两集不仅重新梳理讲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还走访旧地,采访丰子恺一家曾经的邻居后人、博物馆退休员工等见证人,留下了宝贵的独家历史资料。《大唐战神 桂州岁月》让观众了解到,原来神话中的托塔天王,即唐朝卫国公李靖也与广西有着不浅渊缘。他曾任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在今天的平乐县平定盗匪、修筑城池。《陈望道在广西》以几颗珍藏的红豆做引子,介绍了《共产党宣言》中文版首译者陈望道难忘的广西时光。《月饼小镇 留住乡愁》考证了每年中秋都被拿来吟咏一番的苏东坡名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原来说的就是合浦月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不仅曾在桂林市立中学(今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语文,还为学校量身定制写下校歌。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广西本土名人往往具有勇敢、刚正、清廉等较为清晰的符号特征。而旅桂名人的故事,则能从侧面反映出广西的山水之美、民风之淳朴包容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历史考古元素显著增加

历史考古文化类节目,越来越受民众青睐。不论是央视精心打造的《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系列纪录片成为收视爆款,还是河南卫视因《唐宫夜宴》《祈》等古风文艺节目登上热搜第一,其背后的社会根源都是国力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也日渐高涨所致。广西也有独一无二的灿烂文明,但外地人对此了解不多,大多数广西人也知之甚少。《广西故事》围绕这个关键点,深入历史考古文化领域展开创作。《白莲遗秘 史前之光》《桂林甑皮岩 探寻古文化》《探秘顶蛳山》等节目详尽介绍了柳州白莲洞、桂林甑皮岩、南宁顶蛳山等史前遗址。《骆越秘藏》系列里南宁武鸣元龙坡出土的3100多年前的2件商代青铜卣,证实了广西的青铜文明源远流长。《汉墓凤灯 丝路传奇》展示了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标志性文物——合浦西汉羽纹铜凤灯如何结构精妙,巧夺天工。《稀世青花 重现广西》详尽介绍了珍稀国宝元青花“尉迟恭单鞭救主图”罐是怎样在广西横州市出土的。《鎏金摩羯 宝藏南丹》的锤揲鎏金银摩羯,这件南丹土司秘藏宝物是我国发现的年代较早的立体银质摩羯造型文物。《探秘中和窑》论证了藤县中和窑在宋朝就曾生产出可媲美景德镇的瓷器,并参与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历史考古类的内容专业性很强,表述要求十分严谨。《广西故事》借助专家合作,通过扎实的文史考证,拍摄了一系列广西考古和珍贵文物的故事,用视频影像真实生动地演绎了历史文物背后隐藏的文化密码,借此逐渐加深公众对广西本土历史文化的认知。以物证史,广西自古以来物华天宝,具有悠久绵长的独特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物类文化符号是广西人集体记忆的表征和载体,是广西人凝聚共同意识的文化基因。对这些历史文物类文化符号的宣传,可以增强广西人的本土情怀和群体归属感、自豪感。

(三)全景式系列节目挖掘深度文化内涵

与4年前的节目比较,这2年来《广西故事》制作的系列性节目,有分量的多集单元内容大幅增多,如广西书院系列、探秘顶蛳山系列、伏波将军系列、骆越秘藏系列、宋窑系列等,其中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红色题材《丰碑》系列有17集之多。该系列节目以广西各地的革命纪念碑为切入口,讲述每个纪念碑背后,各地人民如何风起云涌、轰轰烈烈参加革命的故事。这个系列节目的拍摄范围几乎涵盖全广西各地市,使广西各地革命运动的源头、发展、影响、意义等各方面得到一个全景式的宏大展现。这个系列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很大,被入选为广西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培训的党史学习课程。另一个重要的系列节目则是广西古道系列,这个系列包含了买马道、安南贡道、牂牁道、潇贺古道、鏌铘古道、相思埭、湘漓古道等7部分共10集内容。这些古道短则数十里,长有几百里,实际上穿越了广西大部分地区。古道历史从先秦时期跨越到近现代,讲述的内容涉及古道形成的历史渊源、地理特征、地区影响力、人文风俗、文物古迹、历史名人、文献文学等,可谓包罗万象,丰富且有趣。这类全景集成式的纪录片需要投入的资源很多,摄制组为了完成这些系列,陆陆续续拍摄有一年多的时间。这些系列节目都主动与各博物馆、专家学者进行深度合作,在他们专业研究成果、研究项目的基础上,对某些领域追根溯源,构建起有广度亦有深度的庞大叙事架构,以更厚实的文化内涵重塑文化符号。如此相应的是节目制作难度倍增,但节目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也因此大为提高,对分散于多个领域的文化资源起到挖掘、凝聚、重塑为全新文化符号的作用。

二、对塑造文化符号与传播策略的思考

(一)打造差异化全新人物符号

一直以来,广西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符号集中于地理类文化符号,像桂林山水、漓江、北海银滩,是许多外地人眼中广西的代名词。对于广西人,广西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文化符号是“刘三姐”,与“桂林山水”相映生辉,对广西整体社会经济文化产生的正面加持作用、巨大的溢出效应不可估量。但需要看到,从20世纪60年代电影《刘三姐》到今天,已经过去约60年。文化人物符号略显单一。当今现代社会生活方式越来越倾向于个体化、个性化,年轻人需要新的榜样、新的符号,形成价值示范作用。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在任何一个公众人物形象出现之前,都有一定的集体期待视野。每一位观众,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和社会中。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思潮和审美趣味,对人们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020年,四川一个名为丁真的藏族少年,突然因为一段短视频在网络上爆红,其原始野性纯真的风格和网络上的芸芸网红形成极大差异化。“丁真的世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也由此知名度大增。回溯过程,可以看出甘孜文旅围绕着丁真和理塘讲了一个相当精彩的故事,使“丁真”和“丁真的世界”一下子成为当地闪亮的文化符号,这样一个人物符号引发的裂变效应值得借鉴与思考。在《广西故事》素材积累的众多人物故事中,虽然有不少亮点,但缺乏与当下时代内质的契同性,还需更进一步提炼出有高度人格辨识度,同时能与广泛人群形成深层情感共鸣的新人物符号,提前准备辅以高效的运营模式,才有机会塑造出能“破圈”的人物文化符号,担负起带动巨大流量和商业价值的作用。

(二)叙事方式个性化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路径已大为分化。个别事件、个别人甚至个别动物在某些范围内爆红已不再罕见。这些都有着基于其自身差异性与真实性的表现。像李子柒不但在国内粉丝众多,还在国外相当有影响力。她那些制作精美的诗意田园视频,走的是国风、非遗、美食路线,她自己却始终保持缄默不语,纯粹地让镜头叙事。在B站上“罗翔老师”走红,坐拥粉丝千万。他讲课不仅专业水平过硬,而且妙趣横生、内容深刻。说与不说,都是他们独特的个性化叙事方式。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叙事方式必须要有个性化,具有差异化的认知,才能成为被讨论和传播的话题,激发某些群体用户的传播力量。《广西故事》的叙事方式也应打破拘囿,进行更多个性化的尝试,给人们带来更丰富的收视体验,这样不仅能够得到关注的流量,也有利于进一步将广西独特的文化传递出去。

(三)多维提升,促进融合传播

在全媒体传播时代,互联网使信息传播、收视习惯、媒体格局乃至媒体体制、机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视、电影早已不是受众观看视频的唯一渠道,人们个性化地使用媒介,大众关注内容也加速分化。广西文化传播的途径仍需积极探索和实践。如何顺应转变趋势,推动融合创新,形成有效现代传播体系是《广西故事》面临的紧迫课题。除了主流媒体和网站播放平台,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也是其重要的内容输出阵地,利用融媒体多平台提高节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针对媒体信息形式多元化的特征,《广西故事》也在不断尝试短视频推送、图文化、微动画等传播手段。在坚持生产优质内容的同时,应通过新的视角来表现传统文化与人们当代生活之间的关系,使人们接受和传承广西优秀的精神文化传统。

三、结语

6年时间,对一档电视节目来说无异于漫漫征途。《广西故事》以300期故事深掘广西的多维文化元素,尝试着将广西文化资源打造成广西文化符号,并努力寻求更多积极的文化认同,使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焕发新的生命力。重塑,意味着不但要展现广西传统文化符号的魅力和底蕴,也要与现代文化价值连接相融,强化普通民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连接,激活文化创造力,增强广西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参考文献

[1]潘琦,黄伟林.广西文化符号[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4.

[2]刘尊.《广西故事》:弘扬主旋律,用心讲故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12):101-103.

[3]季雅丽.《广西故事》对广西形象的构建与传播[J].视听,2018(02):29-30.

作者简介   劳鸣冬,广西广播电视台编导

【作 者】:劳鸣冬
【单 位】:
【关键词】:文化符号
【出 处】:《新闻潮》2022年05期
【收 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